载入中…
您现在的位置: 女性财富网 > 财智人物 > 名仕 > 人物正文
郭台铭  霸王风格成就了我
作者:小琥    人物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2-4
页面功能:【加入收藏】【告诉好友】【关闭窗口

名仕背景
     常说自己是山西人的郭台铭,祖籍山西晋城,1950年生于台湾。
     郭台铭的父亲是警察,生活拮据,但给了下一代很好的身教。郭台铭回忆说:父亲教导我们,“安贫乐道,不该我们的就不该去拿。”我们家从小到大都没有自己的房子,最好的沙发是藤椅,但我们不觉得自己贫穷。
     这样的经历,让郭台铭贵为台湾首富后,除了一些必要的应酬花费,自己每月的花费不到一万台币,生活十分简朴。而他最快乐的事儿是吃母亲煮的面,“我是山西人,吃碗面、水饺、包子,就很舒服了,一点都不觉得不好。这才是真实的我。”


财富指数

其创立的鸿海集团,在全球500大企业排名中,位列206位,营收达到2268亿元人民币,而在前年的全球500大排名中,鸿海只是371位,营收规模1299亿元人民币的成绩,一年之内营收增长超过1000亿,相当于一个海尔集团的规模

在台湾,他是科技首富,也被称为枭雄富豪。
无论是在生意上还是对待记者上,他常常很高调,甚至不惜得罪媒体,其霸气闻名两岸。闻名的事件是和第一财经日报社的“虐待劳工案”,把记者都告上法庭,更不要说“抢订单,做生意”了。

      郭台铭,24岁开始创业,从30万元台币的小小黑白电视机旋钮工厂到“台湾最大民营制造企业,再到“台湾营收最大企业”,在全球性的景气低迷中征战四方、大者恒大,让企业称谓越来越短的同时,也让外界对他个人的称谓越来越简单—— “台湾首富”。全球最大的手机代工厂商,诺基亚、惠普、苹果电脑的iPod这些世界名牌的背后,都有郭台铭的制造业身影。而台湾第一大代工企业的今天,郭台铭掌控的鸿海,更像是初次下水的企业“航母”。
      这个近60岁的男子,荡迹一生的霸王性格是狠、准、精,正是这几点,才使鸿海能够成为第一家真正跻身世界IT企业之巅的中国“航母”。
 
寒冬中的孤雁
   郭台铭念的是船务科,1971年到台湾复兴航运公司实习,因航运和贸易关系紧密,他利用机会,掌握到许多贸易知识,而且看到贸易背后的机遇。1973年,机会出现在郭台铭面前。一个朋友告诉他,有个外商想找一家公司承接一批塑料零件的生产。确认消息后,郭台铭用母亲做标会的10万台币和几个朋友一道干了起来,并于1974年在台北注册了资本为30万台币的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
    工厂初创,郭台铭连模具组都买不起。为完成定单,他四处到模具厂请人帮忙。最初,每月还有营业额8万,但很快遭遇石油危机的冲击,大环境一片萧条,小鸿海唇亡齿寒,转眼就陷入绝境。1975 年更负债累累,朋友股东们决定洗手上岸。因为深信电子业在台湾大有可为,郭台铭决定独自支撑局面。他向岳丈借了70万,将公司改名为鸿海精密工业,并由先前的电视机旋钮转向生产电视机用高压阳极帽组件。
   此时的郭台铭,就像他自己后来常常比喻的“寒冬中的孤雁”,只能在寒风凛冽中孤独展翅,依靠自己。
   孤独的还不单是股东的撤退,鸿海没有规模和技术,郭台铭没有背景,也没有让政府心动的愿景,有的只是困难,还有小混混来收保护费。靠着蟑螂一样的生存能力,郭台铭无人助,就自助。“像一个地瓜,在田里默默地长大”。他坚强地带领着鸿海绝地逢生,公司也因此转入赢利,到1977年时,其资本额已增加至200万台币。

霸王爱“吃亏” 
    在台湾业界流传着一句话:“郭台铭喜欢用没有退路的人。”一名鸿海内部员工观察郭台铭用人的一大原则,就是看他有没有卖命的决心。而没有退路的人通常都愿意全力以赴。“给已经吃饱的人一碗饭吃,不但用处不大,而且他也不会感激你,但是给饿肚子的人一碗饭吃,他不但会全力以赴,而且还会感谢你!”这也是郭台铭的用人一大法则。
      12年前,郭台铭第一次进入连接器和机箱市场,营业额还不到200亿元人民币。客户嫌鸿海的产品太贵,不向鸿海购买产品。像后来成为鸿海重要客户的精英集团,就自己成立了一家连接器公司“钦腾精密”,反而跟郭台铭打起了对台。可是郭台铭却没有把他放在心上,而是在默默地等待机会。钦腾成立不到半年就出现生产成本更高、卖得也不好的局面,发现自己与其如此,还不如找鸿海帮忙,条件是精英未来的连接器订单全部交给鸿海供应,但鸿海必须提升钦腾的技术、改善质量。这让郭台铭终于等到机会,想都没有想,郭台铭第一个动作就是花400万美元取得钦腾50%的股权,向客户承诺“假如亏钱我也要承担一半”,这促成后来郭台铭成为全台湾第一家生产计算机机箱的公司,让当时被感觉是铁匠用铁皮敲出来的机箱,成为一个采用机械抛光工艺,确保散热器与CPU能够充分接触的超级散热设备。让他率先在连接器和机箱市场成为全台湾第一大,营业额首次达到500亿元新台币规模。
        为此郭台铭进一步说:“有人说要完成目标有难度,我说没有难度的事你不要做,做事就是挑战,我要求员工要以科技创新的方法,而不是传统守旧的方法去完成。”

“抢单专家”
       郭台铭被IT业界称为“抢单专家”,为人更是霸气十足,他可以给员工相当于同行业三倍的工资,也可以让你随时走人。但是对待客户这个问题上,他却是从来不露霸气,而是一切“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合作伙伴占便宜”。郭台铭说:“我们公司光模具人员就有六千位,一个月内做好一千模具,包括塑模、冲模,全球有几家公司做得到?”
      过去一般公司三到六个月开出一副,鸿海利用组织切割,变成两个星期,但用“人力”加上“科技”,现在一般“3到5天”就开出一副,进一步迎得了合作伙伴和顾客的信任。也创下了“只要郭台铭抢来的客户,就不会跑掉”的商业神话。8年前,戴尔电脑公司希望在亚洲找一家代工厂,为其生产戴尔电脑,并为此准备了一次亚洲之行,当时台湾几大电脑代工厂,如广达电脑、仁宝电脑、宏基电脑的董事长都想要抢到这笔订单,各家在饭店、行程安排展开了激烈竞争。一切安排妥当之后,这些董事长都争相到机场亲自迎接戴尔董事长马克·戴尔。随着戴尔的私人飞机降落在台北市中正机场,底下很多董事长心脏都在怦怦地跳,但是舱门打开后看到的一幕,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马克·戴尔确实是第一个走出了飞机,但是第二个走出飞机的人居然是郭台铭,这让林百里等人感到汗颜。原来,郭台铭已经提前半年了解戴尔的行程,并亲自跑到美国去打点关系,这让戴尔非常感动,不但邀请郭台铭一同回台湾,台湾之行也从参观各家工厂,变成与鸿海洽谈细节了……

不传子,只传贤
       自从2001年鸿海超越台积电坐上台湾制造业龙头老大的交椅之后,鸿海集团就没有停止过前进的步伐。2005年鸿海累计营收创佳绩达2000元亿人民币,这是在高科技大厂中首破两千亿大关,如此快速增长的业绩令业界同仁感到十分羡慕,《亚洲周刊》称,“‘鸿海速度’令人感到惊讶。”
        2006年鸿海营收大大超过外界预期,单月营收创历史新高达新台币299亿元,比2005年同期激增95.8%。
        在对公司内部,郭台铭下达指令要求公司上下必须实现三大目标。郭台铭所谓的三大目标是:“未来每年业绩增长三成,利润增长三成,速度加快三成,各事业群营收未来上冲3000亿人民币的底线。这样的目标使得鸿海上下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作为鸿海的当家人,郭台铭清楚地意识到市场竞争的残酷,当然这也是他     “权力下放,6年后退隐江湖计划”的一部分,他希望能够通过公平竞争方式,在鸿海旗下十大事业群的总经理之中找到一位合适的“接班人”,不传子,只传贤。

人物录入:oliver2003tt    责任编辑:oliver2003tt 
  • 上一篇人物:

  • 下一篇人物: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人物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被本站转载文章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站地址:http://www.wwf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