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热门点击
论坛热贴
您现在的位置: 女性财富网 > 女性经济 > 产业新闻 > 经济正文
是谁在幕后成就了“日本制造”?
作者:未知    经济来源:《牛津管理评论》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0-29
页面功能:【加入收藏】【告诉好友】【关闭窗口

    去参与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

    采访三井物产中国副总代表魏杰的那个下午,他兴奋地告诉《中外管理》记者:“今天我们刚发布了一个很大的能源项目,在印尼。这是三井物产、三菱商事我们两家合作的,各投一半,各占25%,当地投资50%。日本在全世界几个最大的能源项目,都是我们两家合作的。”

    对资源能源的投资,是否就是为了形成对整个产业链、制造业的控制?

    魏杰很坦率地说:“我不太接受‘控制’这个词。你们也观察到了商社的一些特点,它在一个产业链中几乎每一个环节都参与。如果你从一个成功企业的角度看,它一定是要这样做的,这是公司走下去的必要。”

    魏杰认为:过去中国的发展落后了,可能中东的能源你拿不到了,因此自然就要跑到非洲去拿很多油田、气田,希望去占有这些战略资源嘛。中国现在很多事情还都是政府出面在做,因为中国确实还找不到能够像三菱、三井这样有综合实力的集团企业。

    “但你只要有这个想法,去培育这个能力,你就一定会做得到的。”

    商社是个“软体动物”

    参与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有哪家企业能有这么宽泛的业务呢?

    沃尔玛很大,但它不过是零售巨头;IBM是蓝色巨人,在IT业里也不得不割舍PC硬件;西门子身份显赫,却也只能横跨制造业的六个领域;至于庞杂的通用电气,则永远只是西方企业一个孤独的个案。

但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发生的“泡沫经济”和所谓“失去的十年”后,当代日本产业界仍有六大“无所不做”的综合商社,以一种成规模的产业生态存在着:它们是三菱商事、三井物产、住友商事、丸红商事、伊藤忠和双日(日棉、日商岩井)。

    当我们向三菱商事中国总代表助理小山雅久先生问及商社的经营范围时,小山说了这样两句话:“商社不直接做产品”,“我们没有主业”。

    难怪人们常说,商社从拉面到火箭、从卫星到鸡蛋都做。甚至更有比卫星大的宇宙,比鸡蛋小的芯片和肉眼根本看不见的生物工程。

    那么,“综合商社”到底是什么?

    综合商社,是日本独有的企业形态。从三菱商事和三井物产这两家最大也最具代表性的企业可以发现,“综合”就是这类独特企业的金字招牌。它们所经营的产品涉及能源、金属、机械、化学、粮食、食品、资材、纤维等诸多领域。它们是日本近代以来坚持“贸易立国”的产物,但它们又不同于单纯的贸易公司,而是能够运用现代金融、信息、物流、咨询等各方面机能不断创造出新商业机会的实业公司。

    最后小山用了一个比喻:“商社是个软体动物”。就是说,它必须不断地改变自己,而不能僵化。

    从贸易转向服务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从事日本企业研究的学者丁敏认为:“商社非常独特,它是日本经济活动中的特殊产物。”魏杰也强调了这一点:“全世界也只有日本有这种体制的公司,而且它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魏杰同时概括了商社的三大功能:贸易、服务、事业投资。并说明这三大功能既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递进,又相互交织在一起。

    从商社的历史沿革看,它最传统的业务是做贸易。一做就是百年。作为企业之间交易的组织者,它们从事国内贸易、进出口贸易和第三国间的贸易,构筑起了庞大的交易网络、信息网络和物流网络。它们对日本经济、产业的贡献和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不可低估的。

    二战以后逐步开始发生变化。

    日本1960年代经济起飞后,日本的制造厂商,比如:日本的汽车厂商,开始渐渐地要把工厂建到国外去了。这原因很多,国外建厂可以借鉴劳动力,就近生产就近销售,规避贸易壁垒等。随着日本这些制造厂家走出国门,他们对于走出去的套路——当地的法律、人员关系、政府关系、当地的合作伙伴等,都不了解,不清楚,因为没有出去过。他们懂得这些套路的人才又极其缺乏。而商社在国外早已建立了自己的分公司、事务所、代表处,已经在世界各地建成了国际商业网络。所以当厂家需要走出去,到国外做事情时,几大商社就开始带着它们出去。

    这也就很自然地衍生了商社的第二个业务,服务。

    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

 这种服务是很综合的。

    有带着厂家到国外去建厂、投资;也有为他们做些咨询,做些领路,介绍当地的合作伙伴。发展到今天,商社更主要是为中小企业(行情论坛)服务。因为大厂商,如:松下、丰田已经有了自己的商务部门,可以自己来做,至少在主流市场已经不依赖商社了。但它们最初走出去时,商社都起过不小的作用。

    其实今天丰田在国外的业务,商社也仍然在起作用。比如:丰田到广州去建厂,它完全可以自己与当地政府打交道,但是它有许多零部件方面的配送、物流,包括其他方面的事情,还在依赖商社。毕竟商社在一个国家建立的物流网络,比它一家汽车公司要健全得多。

    魏杰说他们最近还在介绍松下与清华同方的某项环保合作项目,推进两家最后建立合资公司。而三井也会参与进去。“我们一般参与的项目在百分之几到百分之十几,不超过20%”。

    发展到今天,魏杰说商社甚至在做把中国企业带到国外去的考虑。“一定的时候,一定的场合,也许我们也跟中国的公司一起走到第三国,或者到日本去。建厂、合资、打市场,都可以做。只要对双方都有利。”

    事业投资,最肥的一块

    走到今天,商社的重点发展方向,也是大型综合商社受益最大的一块,就是做“事业投资”。这主要体现在对资源、能源,环境,还包括一些大型基础设施的项目投资上。这可以说是大型综合商社的重大战略转移。

    其实日本早年就把眼光向外放远,要到全世界去寻找资源。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出现后,日本更觉得应该从战略上考虑——中国比日本发展晚,但中国现在也在积极考虑了。

    中东的石油,澳大利亚的铁矿、煤矿,包括巴西、俄罗斯的天然气和油田,早期这些国家开发能力不足或资金有限,因此允许外国大公司去购买它的权益。权益买下来后,大家到一定的时间就共同开发。有的买了十几年都不动,等到需要了,再来铺管道、建厂,炼油、抽气。

    小山说:能源、资源这些不可再生的东西,价值只会涨不会跌。大型综合商社因为拥有投资实力,早期就已经开始运作。现在它们越来越升值,商社自然就能赚很多钱。

    无论小山,还是魏杰,都提到商社现在已经有70%的收益来自于“事业投资”,传统的中间商收益只占30%了。这与过去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个转型对商社来说是很成功的。

    对接市场就有“商权”

    对企业而言,战略眼光非常重要。而商社的贸易性质,使它永远要去寻找市场,把市场、流通与制造对接,无数的商机就由此产生。而把握市场,嗅觉商机,不僵化公司的固有形态,这是商人的本能,也成为了商社的基因。但这可能是所有进入市场的企业都必须练就的本领。对接市场就有“商权”。

小山雅久说:“我在大学学习时,就告诉我们商业资本的命运,是终究要被灭掉的。但是,综合商社没有消失,一直存在到现在,虽然竞争中有淘汰。因为它总是在不断地调整。”

    这种调整,是在调整和提升对市场的组织与协调能力。

    转型服务利润并非来自控制

    “我们老是在问自己,我们存在的意义在哪里?”——用服务连接利益。

    做买卖,不是搞制造

    “国内企业现在很关心多元化,但是应该先看看商社是怎么做的。”

    曾经在三井物产中国公司工作了12年、从而写下《三井帝国启示录》的白益民指出:“在国内,一说做什么,就是我要控股,我做老大。三菱、三井你看它们是什么买卖都做,而不是什么制造业都做。商社有一种服务的理念。它培育与商社相关联的企业,但入股可能只有10%甚至5%。它相信把企业扶持壮大起来,企业跟商社的买卖就会增加,商社的营业额就增大。”

    当然,商社也仍然要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丁敏谈到:“企业的多元化本身是一件好事。多元化显示的是活力。关键是企业要把握住好的发展方式。”

    白益民认为:商社是不参与制造业本身的。“制造业有它的系统、专门的技术、专门的经验,商社没法什么都会。更重要的是,如果你投资到哪儿,就要控制到哪儿,必然押进去数目可观的资金,结果,现金都变成了机器、厂房,你多少年才收得回来?商业资本是流动资金,不是固定资产投资。商人靠捕捉商机的敏感性找到很多投资机会,钱就能活动起来。提高商业资金的运作效率,才能做好多元化”。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经济录入:oliver2003tt    责任编辑:oliver2003tt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经济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被本站转载文章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站地址:http://www.wwf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