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所在位置: 女性财富网 > 国学 > 道学 > 正文
李西月与内丹西派
作者:刘晓艳    国学来源:中华道学资讯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8-29

内容提要:李西月及其开创的内丹西派在明清时期具有重要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李西月生平事迹的考察、学术思想精髓的评介及对内丹西派丹法源流的追溯,以期给人们提供一种相关的文化背景,进而挖掘其思想精华,解构其理论框架,弘扬其优良传统。
关键词:李西月;内丹西派;性命双修
作者简介:刘晓艳,女,1979年生,厦门大学哲学系2003级中国哲学专业硕、博士连读研究生。
    
李西月是明清时期一位著名的道教学者,尤其在内丹学方面更具有突出的影响。卿希泰教授在《中国道教史》四卷本的台湾版序言中曾举李西月为例,以证明其对道教文化的贡献,可见李西月在道教史上的地位是比较重要的。也正因为如此,近年来学界对李西月更加关注了。
如何评估李西月与内丹西派的学术价值和思想文化贡献?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将会有不同的认识。本文拟从内丹学入手来进行考察。

一、李西月的生平著述考略

李西月,四川省乐山市人。原名元植,字平叔。生于清嘉庆丙寅年(1806)八月初四日寅时,升举于咸丰丙辰年(1856)五月初八日寅时[1] 。李祖幼而颖悟,弱冠入邑庠生,年轻时善琴嗜酒,陶醉于诗词歌赋之中。因病赴峨嵋县休养,遇到孙教鸾(1504-1612)门人郑朴山,同居一寓,由其治病,并受入道口诀。后游峨嵋山,“遇吕祖、丰祖于禅院”,[2]密受功诀。潜修数载,得成金丹,吕祖为之改名西月,字涵虚,一字团阳,又号长乙山人。又据西派传人徐颂尧《天乐集》记载:“涵虚真人初遇三丰仙师,次遇纯阳道祖,汇文始、东华两派之心传。道成,创立大江西派。”与陆西星一样,李西月也以隐士身份宏阐仙道,不效出家之行,不倡出家之志,在当时“儒释道”三教归一论深入社会的环境中,李西月的《仙佛同修说》以“三教外人”的超然姿态宣称:“今设一大道主人于此,为三教说法曰:夫三教者,吾道之三柱。分而为三,合而为一者也。道不能分,无变化。道不能合,无统宗。”[3]
清•黄熔纂《乐山县志》有“李平叔传”记载:“李平叔,字涵虚,乐邑诸生也,住凌云乡之李家河。河故浅狭,舟楫不通,平权书舍近焉。一夜月明,偕友散步其处,见溪中一渔舟,有老翁对月仰卧而歌。平权默记此地向无渔人,何来此翁?因与友人同诣之。问对间,知非常人,遂邀至馆,师事之。居年余,颇有所得。时李嘉(或作迦)秀主讲九峰书院,平权为其门人。久之,嘉秀知其(指李西月——引者注)有异,转师之。著有《无根树》……临终时与族人宴坐,联句结云:‘儿女英雄债,从今一笔勾。’吟毕偈曰:‘清风明月,才知是我’,溘然而逝。”[4]清•李道山《李涵虚真人小传》亦载:“山于咸丰丙辰年(1856)正月,至长乙山房,得瞻慈容,如三十许人。拜别后,师于本年五月初八寅时升举,异香满室者七日,本日卯时,现仙容于自流井(今四川自贡市)。飞升后,显迹甚多,不能尽述。”从以上历史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出,李西月的生平事迹颇具传奇色彩。
李西月作为一代宗师,喜好仙道,修炼多年版,颇通丹法。曾言:“程子谓却病延年则有,白日飞升则无 ;欧阳公谓养生之术则有,神仙之事则无。余以为却病养生即仙道也。《黄庭经》云:‘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成真’”。还言:“虚灵不昧则成儒,谷神不死则成道。”他认为只有多读经书,才能仙道不虚, 仙道可求。他整理了陆西星的《道缘汇录》、《宾翁自记》为《海山仙迹》,并重订《吕祖年谱》。因李涵虚受张三丰丹法影响,与钟吕道法汇合,他将性功分为九层炼心,又将命功分为开关、筑基、得药、炼己等四层。主张丹法以清静立基,然后阴阳双修。他认为:“先天后天,皆自无中生有是无根有根之原也”;“无根之根,即生天生地生人之根。”万事万物从无中生出,最后复将归于无。在修炼方法上,他提出了存道心,去爱河,达到万法皆空的境界。所谓道心,就是先天存在的本性,爱河就是后天欲界之心。正由于爱河“能阴先天之道心”,人们也就难以成仙。成仙的途径就是要人们达到万物皆空,身心皆忘。“摘尽红花一树空。花既空矣,我道得矣。我道既得,空不空矣。” 由他所传的“三层炼心法”为练心追气功夫,《慧命经》曰:“三层炼心者,是炼未复之心也,前此氤氤氲氲,打成一片,重阴之下,一阳来复,是名天地之心,即是玄关一窍。此刻精气神都在,先天鸿蒙初判,并不分真精真气真神,即此是真精真气真神。若能一心不动,便可当下采取运行。无奈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美景现前,忙无措手。心一动而落在后天,遂分为精、气、神矣。法在玄关初现之时,即刻踏住火云,走至尾闾,坚其心,柔其息,敲铁鼓,而过三关,休息于昆仑矣。此炼心追气之功也”。从这段论述可知,李西月既具有丰富的内丹实践经验,又有很深的理论造诣。

二、李西月所传内丹西派之法脉

作为一个重视实践体验的道教思想家,李西月不仅注重个人的实修,而且乐于弘道,跟随他学习的人络绎不绝,从而形成了一个令人瞩目的丹道学派,由于李西月的主要活动地域在巴蜀一带,故他所传的一派丹法,被称作“西派”。
正如道教历史上的其他理论现象一样,李西月所创的内丹西派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着悠久的思想渊源的。在发展过程中,内丹西派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为更全面掌握“内丹西派”丹法秘旨,透视其衍播离析的脉络,领悟其思想精髓,下面我将对该派的源流、传承、典籍等情况略作考述。
(一)西派源流。吕洞宾、张三丰分别为东华派、文始派之祖师,李涵虚既得两祖师之心传,又曾得孙教鸾门人郑朴山之入道口诀,从而创立其大江西派,故其丹法内容相当丰富,对先天、后天,及清修、双修等,都作过辩证的论述,适合不同层次学人的选择与进修。因而其门徒甚众,传承很多。“西派”的传承字辈为:“西道通、大江东、海天空”。[5]其传承体系为:李祖传吴天秩,吴氏再传柯葆真(怀经)、汪东亭(又号体真山人),汪氏又传魏尧(则之)、徐颂尧(号海印子,又称玄静居士)、蔡潜谷。
(二)西派书目举要。西派道书颇丰,可惜大多佚失。今据考查统计,将主要名目列举如下。李涵虚在《收心法题词》中自称已在天上被封为“善教大真人”,[6]著述较多,撰有《太上十三经注释》、《无根树词》、《道窍谈》、《三车秘旨》、《九层炼心》、《文终经》、《后天串述》、《东来正义》、《清净经》等,共13种,并辑为总集,名《圆峤内篇》,盖与东祖陆潜虚之《方壶外史》相对峙而取名。一般多认为该集已佚失,但据专家考证,实际上是被各家选刻翻印后分立名目、割裂全集而已,并未亡佚[7]。其中《道窍谈》、《三车秘旨》和《圆峤内篇》三部著作为其代表作。李祖尚辑有《海山奇遇》[8]和《张三丰全集》,为吕、张二祖著作传世做出了贡献 。《张三丰先生全集》(书题长乙山人,李西月重编),是一部有关张三丰先生生平、著述、论道的总集,共八卷。刊书于清道光(1821-1850)年间。全书内容涉及领域较广,主要是阐述三丰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其以道为体,儒释为用,认为“道”乃三教最高原则,言“理综三教,知三教之同此一道也”。“儒离此道不成儒,佛离此道不成佛,道离此道不成仙。”重视修炼丹法,云“顺其清静自然”,“神息相忘,神气融合”,则不觉恍然阳生。认为练功首重清静自然,清静立基后,次修阴阳之法。另外,还有诗词、题赠、经注等等。实可与《吕祖全书》相伯仲。李涵虚真人作《老子真传》中记载:“孔子见老子而语仁义,老子曰:‘播糠眯目,则四方易位。蚊虻咂肤,则通夕不寐。今仁义惨然,乃愤吾心志,乱莫大焉。吾子使天下无失其朴,放风而动,总德而立,同归自然可也,又奚杰然若负大鼓而求亡子邪?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黑白之朴,不足以辨媸妍。不誉之观,不足以广本性。泉涸鱼相处于陆,相煦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9]柯怀经著有《养性篇》,汪东亭著有《道统大成》、《金丹玄要》、《性命要旨》、《三教一贯》等,魏尧著有《一贯天机直讲》和《大道真传》,徐颂尧著有《天乐集》和《体真山人丹诀语录》等。   
(三)西派之清修与双修。从西派的传承与文献来看,其丹学体系确实包括清修(天元丹法)与双修(人元丹法)两种。李祖《道窍谈》即是兼摄清修、双修两派丹法的著作,书中云:“上德无为,不以察求,童子先天未破,可清养而得天仙。……吾侪以度人为功,其流传者安得尽属童真,则展窍开关,所以启玄门而辟径路;还元返本,所以资同类而补真身也。”[10]如汪东亭、蔡潜谷、徐颂尧诸前辈,则莫不以清修立说。
    西派双修丹法,仍以无为宗,不过顺应自然之道予以颠倒之而已。《参同契》谓:“阴阳得其配兮,淡泊而相守。” “自然之所为兮,非有邪伪道。”《悟真篇》谓;“体施巧伪为功力,认取他家不死方。”《道窍谈》则说:“盖以生仙生佛之父母,不同夫凡父凡母,故以灵父灵母名此后天鼎器也。灵父灵母,逆来交媾;凡父凡母,顺去资生。”[11]这些前辈均强调双修绝不同于房中采战之术,更不涉及淫邪行为,与采阴补阳之邪说,严加区别。我们也应该从生命科学的角度来正确体认性科学对炼内丹的积极意义。所谓神气交流、阴阳互补,实是避开了孤阴寡阳的偏枯之弊,这是符合阴阳造化大旨的。
四川张义尚先生曾在《气功》杂志上发表过“仙道漫谈”一文,文内评西派清修丹法为“超等天元丹法”,简单易学,功效直捷,绝无流弊,是时下后天执形丹法所不能比拟的。又如张伯瑞(984-1082)所谓:“大丹之道,至简至易,虽愚昧小人,得而行之,则立超圣地。”亦有如石泰(1022-1158)《还源篇》中所谓:“以简易之语,不达半句;其证验之效,只在半时。”

三、李西月所传内丹西派的理论要旨

任何理论之所以能够自成体系,独树一帜,虽历经岁月的变迁和洗礼,但依然绵延不断地向前发展、演变、流传,就是因为它们的理论要旨博大精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别具一格的魅力,并能够坚持其传统本色和与时俱进品质的相互统一。李西月所传内丹西派的理论自然也不例外,现将该派要旨简揭如下:
(一)对彼我、宾主的体认。近代著名道教学者陈撄宁先生(1880-1969)在《道窍谈•读者须知》第十条说:“本书中画龙点睛处,就是‘彼家’二字。……究竟‘彼家’二字是如何解释?颇有研究之余地。如谓‘彼家’是指肾中之气而言,则单炼心中之神者非矣;如谓‘彼家’是指身外之太虚而言,则执着肉体在腔子里摸索者非矣;如谓‘彼家’是指同类异性者而言,则一己孤修专事静坐者非矣。读者须于此等玄之又玄处着眼,方可谓头头是道。”[12]我认为,可避开李祖原来的双关两意,所谓性命双修的范畴,无非心之与息,均双依于身外之虚空中以归养之而已。但因有身内、身外之分,故有彼我、自他、宾主等不同的名称。质言之,虚空者,他也,彼也;心息者,自也,我也。性命双修之道,自他不二,色空一如,就是先体会身外虚空一着,然后将我之心息安放在外面虚空中,与之相依。能使神气两者安定于虚空,则色身亦自然成空。内外两空,此感彼应,先天一气自然来至我身,此时先天元阳抱我法身、养我色身,这就是所谓法(身)色(身)兼养,性命双修。所以金丹大道,纯系虚空中事业。
    (二)创鼎于外,外身易形。陆潜虚(1520-1600)《玄肤论》说:“大丹者,创鼎于外,炼药于内,取坎填离,盗机逆用之谓也。”又说:“创鼎于外,炼药于内,于是始有内药、外药之分。”创鼎于外者,是“身外虚空一着”,玄关妙窍。说明玄关不在身内,难以描绘,故以“彼家”称之;身内实体,因熟悉自知,故称“我家”。内药者,心息也,是神气,均在我身上,故名为“我”;外药者,是先天一气,自虚空中来,在造化窟中生成,故名为“彼”。金丹之道,以彼身外虚空,炼我身内虚空;将我身内心息,放于身外虚空中去加以归并,则身内亦成虚空。《参同契》曰:“器用者空”。因此只待先天一气而来,鼎器立矣。
   徐颂尧《天乐集》谓:“外身者,明身外虚空一着,必先舍此色身,到外边虚空中去凝神调息,方能无中生有,尽七返九还之妙。是故玄宗丹法,最初从身外虚空下手,最后即在身外虚空了手。自始至终,步步不离虚空,尽在外边运用,而一切法验,则在色身上显出。如易发,易齿,易血,易瞳,乃至易粗重色身为微妙法身。故能外其身,即能易其形矣。”斯正契合《老子》“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13]之密旨。
    (三)心息相依,大定真空。西派清修丹法功诀,其要旨不外乎“心息相依,大定真空”八个字,主要守定于“身外虚空”一着。可进而总结为:心依于息,神放虚空,则宾主之道立,内外二者分,彼我之家成。具体练法是,由心息相依入手,先以耳听,渐渐听至无所听,以至心息相忘,混混沌沌,恍惚杳冥,即大定真空之象,创鼎于外矣。恍惚之间,先天一气自虚无中来,阳生而药产。身外九还而金木交并,身内七返而水火既济,内外一体,彼我一如,丹不结而自结,补身接命,皆于大定真空中完成。关键是,大定真空有如一扇门,只看你能否走进去,否则终是门外汉。
   汪东亭谓:“破体之人,一身上下都是阴,故需招摄虚空中真阳以续命。心息相依到大定时,天地之虚空即我之虚空,空中真阳自然续续而来,如何不长生!”(《体真山人丹诀语录》)陈撄宁先生在《黄庭经讲义》中亦说:“借身内之元气,以招摄虚空之精神,则自有生以来,历年损失之精神,皆可还归于我身,何患老乎!”所以清修丹法尽是在虚空中寻求,不是在人身上计便宜。
徐颂尧《天乐集》亦谓:“昔以因缘,得遇汪师,指示心息相依法门,方知玄宗确有真传。”又云:“蒙师一再传授,知西派相承要旨,乃在大定真空。其余返还口诀,火候细微,皆大定真空之余绪。”故他强调:“大定真空之妙旨,乃文始、东华两派之肯綮,九还七返之玄要也。”总之,如海印子所云,西派丹法“最初从身外虚空入手,最后亦在身外虚空了手,自始致终,步步不离虚空。”[14]

四、西派丹法与东派丹法之关系

道教自唐末五代以来,由重视外丹转入内炼,成为一个内丹丹功系统,自钟离权、吕洞宾两真人留传功法以后,逐渐分成五大派:北派、南派、中派、东派、西派,师徒相传,至今未衰。因东西两派比较接近且关系甚密,所以这里有必要交代一下东派的由来及两派的关系。
东派为明嘉靖时陆潜虚所创。潜虚名西星,号长庚,青年时读儒书,后倾全力于丹功,自言在修炼期间,吕洞宾曾亲临其北海草堂,住二十多天,密传丹法,于是遂开东派丹法。陆西星虽创东派,并未立教,所以师徒传授系统,记载不详,但继承东派丹功的,却是西派。据说西派始祖李涵虚对陆潜虚非常尊敬,整理其《道缘汇录》、《宾翁自记》为《海山仙迹》,并重订《吕祖年谱》。他在《海山仙迹》中自序云:“谱成,有一老人携一扬州俊士莅临,见而悦之,并为旁批数十行,飘然而去。老翁必系吕师也,扬州俊士其即陆潜虚乎?”[15]足见其倾倒之情怀。此书卷六中有一段“示冷生”说:“万历间有冷生者,不知其名字里居,业歧黄,喜游云水。生尝云:古来神仙,吾仰纯阳祖及今张三丰,隐显人间,逢缘普度。又云:纯阳有三大弟子,为群真冠:海蟾开南派,重阳开北派,陆潜虚开东派,吾愿入西方,化一隐沦,亲拜吕翁之门,身为西祖。一日上黄鹤楼,忽遇吕祖,谓之曰:汝欲临凡耶?今乃万历丙午,丙候二百年丙寅之岁,降于锦水之湄,为吾导西派可也”。此段实托言冷生,自道身世。东派陆潜虚逝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李涵虚则为清丙寅年即嘉庆十一年(1806年)降生,恰为二百年版,所以《海山仙迹》此段,乃李涵虚暗示在明朝陆潜虚将化时,吕洞宾已示冷生去开西派,并有寓自己为潜虚后身之意。所以陆名西星,李改名西月,月与星同辉,且比其更亮。陆字潜虚,李改名涵虚,潜为隐于其中,涵字则包于其内;陆名长庚,李则自称为长乙山人,庚为西金之代称,乙则东木之术语,故李又常署名火西月,盖李字上为木字。木生火也;陆道号方壶外史,李自称圆峤山人,“方壶”、“圆峤”同为三仙山之名,而方圆又对称之词。以上均表明李涵虚以东派陆西星后身自居,亦沿袭其丹法而继承之。
但因李涵虚曾受三峰丹法,与钟、吕丹法汇合,所以与东派又不尽相同。他将性功分为九层炼心,又将命功分为四层:开关、筑基、得药、炼己。其所著《道窍谈》开关展窍一章说:“学道者只要凝神有法,调息有度,阴跷气萌,摄入鼎内,勿忘勿助,后天气生,再调再烹,真机自动,乘其动而引,不必著力开,而关自开,不必着力展,而窍自展,真气一升于泥丸,于是而河车之路可通,要皆自然而然,乘乍动而又静之际,微微起火,逼近尾闾,逆流天谷,自然炼精化气,灌注三宫。”[16]此种功法,与各派接近。但李解《无根树》词,与刘一明的见解不同,曾合刊于木板《三峰全书》内,盖李涵虚主张炼丹之士,年老油干,必须用栽接之法,始能发出嫩枝。此种功法,清修派不同意,所以注《无根树》对张三峰丹法有两种解释。西派创始人既自称为吕祖弟子,则与其他北、南、东等派并列,丹功虽殊途同归,功法则各有发展,但东西两派接近南宗阴阳派,所以在道教中不采其说。

五、内丹学的未来管窥

最后,我还想谈谈内丹学必须从江湖文化提升为学术文化才有出路的问题。陈撄宁先生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就已经说明:内丹学是一门学术,而不是宗教信仰。这是内丹学发展的势必方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7]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从历史的发展规律看,人类不断地从蒙昧走向文明,如果倒退,只能是使文明再返回蒙昧。因此,内丹学必须以陈撄宁先生开拓的“内丹学学术”为发展之路,以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实事求是的科研作风,充分利用其价值,以造福于人类社会。道教是中华民族的本土文化,鲁迅先生曾说“中国的根抵全在道教”。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古代的科技和文化曾璀璨于世界,在当时首屈一指。为什么?勿庸置疑,老子的“道学”作为我国的精神基因在其间起着重要的作用。《太上感应篇》曰:“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于物。”正是告诫人们为人处世要遵循的道理。展望今后内丹术的研究发展之路,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注意事项可供参考:(1)研究领域将进一步拓宽;(2)分期式研究将得到加强;(3)将出现更多的专题性研究;(4)探讨内丹思想的现代价值,寻找内丹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点。
世易时移,在人类文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内丹术与内丹西派的发展经历了风风雨雨,走过了一段尘封的岁月,但依然掩饰不住生命的光华,焕发出迷人的魅力。诚如爱因斯坦在《信仰自白》中坦言;“人所能体验的最美和最深刻的东西是充满神秘的感情。这是宗教和艺术、科学中所有深刻追求的基础。我认为体验不到这一切的人,即使不像一个死人,那也像一个盲人。在我们经验之外,隐藏着为我们心灵所不可企及的东西,它的美和崇高只能间接的、通过微弱的反光抵达我们,感受到这些,就是宗教。只是在这意义上,才是一个有宗教感情的人。满怀惊异地预感和寻求这种神秘,谦恭地在心灵上把握存在的庄严结构的暗淡摹本,对我来说,已是足够的了。”在科学技术日益繁荣昌盛的今天,时人也应该怀着这种虔诚的心态,饱含这种神秘的感情,认真挖掘内丹理论所包含的生命智慧,发挥其特殊的功效,使之更好地指导人生的修持。总之,要认真把握内丹术在现代社会文明进步中的生存发展基础,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18]我们相信人们一定会和平共享人类共同的知识财富,共同营造诗意的“精神家园” !

参考文献 :
1. 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史》(修订本),第四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 徐兆仁主编:《涵虚秘旨》(东方修道文库)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3. [清] 李西月撰:《道窍谈》,《三车秘旨》[明] 陆西星撰:《玄肤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4.马济人主编:《古本伍柳仙宗全集》,([明]伍守阳撰, [清]柳华阳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另参阅《道臧精华》第4集之三。
5. 卿希泰、詹石窗主编:《道教文化新典•金丹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6. 詹石窗主编:《金丹派南宗研究》(甲、乙 、丙),中华大道社,1999年-2000 年版。
7. 胡孚琛、吕锡琛合著:《道学通论——道家、道教、仙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8. 任继愈主编:《中国道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9. 王明著:《道家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10.《道臧》,北京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影印本。

注释:
[1] [2] [6]《藏外道书》,巴蜀书社(下同),1994年版,第26册,第627、627、630页。
[3] [9] [10] [11] [12] [16] 徐兆仁主编:《涵虚秘旨》(东方修道文库)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41、201、6、7、3 、6页,1993年版。
[4] 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第一卷,上海: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401页。
[13]《老子》第7章, (春秋)李 耳著;(魏)王 弼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5] 《三车秘旨》,《藏外道书》第26册,第636页;另参阅《道窍谈读者须知》、《藏外道书》第26册,第607页。
[7][12] 参阅《道窍谈读者须知》、《藏外道书》第26册,第608页。
[8] 《道臧精华》,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9集所收《海山奇遇》为《吕祖年谱》及编年诗集合册。
[14] 《道家养生秘库》,大连出版社,1991年版,第614页。
[15] 萧天石编:《道臧精华》第9集。
[17] [宋]朱熹撰:《四书集注》,齐鲁书社,1992年版,第89页。另参阅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九篇,第92页。
    [18]《庄子》(《外篇•知北游》),(战国)庄 周著;(晋)郭 象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国学录入:oliver2003tt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被本站转载文章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站地址:http://www.wwf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