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热门点击
论坛热贴
所在位置: 女性财富网 > 女性经济 > 名家论坛 > 正文
“慈善”改叫“公益”吧
作者:佚名    经济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4-15
页面功能:【加入收藏】【告诉好友】【关闭窗口

当“绿色中国——环保公益日”活动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八大城市举行之际,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发出了“塑造新公益精神”的倡议。

    把公众的环保责任列入公益范畴,超越了种草植树、就事论事层面,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由此我想起了另一领域——慈善捐赠。

    与环境问题的严峻一样,我们的慈善捐赠也不尽如人意,社会上对富人群体更颇多微词。人们往往从道德层面指责富人,或从法律层面寻找障碍,却很少从观念上作更深层次的反思。比如,在观念上是把捐赠看作慈善,还是看作公益好呢?在我看来,看法不同结果大不一样。

    著名企业家、全球华人首富李嘉诚捐赠之慷慨,人尽皆知。他一手经商赚钱,一手捐赠花钱,把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基金会看成自己的“第三个儿子”,将捐赠视为事业成功的一部分,乐此不疲。他更愿意把捐赠看成是一种公益事业,而不是简单把钱捐给谁的慈善。他曾这样说:捐赠“不是慈善,是公益事业。说是慈善事业对那个接受捐赠的人不太好。”

    乍看起来,慈善或公益意思似乎差不多,都是尽自己之力帮助别人,对他人、对社会作贡献。但仔细推敲,发现两者之间还真有区别。

    首先,慈善主要是从个体主观的角度,公益则是社会客观的要求。公益者,公共利益、公众权益也。作为公民、社会的一成员,任何人都既有帮助别人的义务,也有得到别人帮助的权利。

    其次,从捐赠者的角色看,如果把捐赠定位于慈善,那么捐不捐只在个人一念之间,捐出去是发慈悲、做善事,不捐也大可心安理得;公益则不同,作为一种公众事务,所有公众都有参与的责任。

    再次,从接受捐赠者的角度看,如果说收到慈善款,多少有点得到“施舍”的感觉,甚至会产生“欠债”的心理;若说得到公益资助,他会更多地感觉到公民权益的保障、社会的温暖,他当然也会感恩,既感激捐赠者个人,更感激社会和公众的关爱。

    李嘉诚之所以能慷慨捐赠,与其说因为他有钱,不如说他有着比别人更透彻的认识。在他看来,捐赠文化的核心,不是简单给钱给物,最紧要的是使捐赠对象有一个好的前途。他曾在内地搞过“长江万里行活动”,帮助7万个没有下肢的残疾人装上假肢,不仅使残疾人站起来,还可以工作,提高了其个人的信心,而且帮了一家人。他从观念到行动都把捐赠视为公益事业的一部分,为世人认识捐赠文化,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如果说,把环保看作公益,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次观念更新,那么,把捐赠看作公益,可否说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一次观念更新呢?这就是我看到“新公益精神”后的一点感想。

经济录入:deadking    责任编辑:Nevermore 
  • 上一篇经济:

  • 下一篇经济: 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被本站转载文章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站地址:http://www.wwf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