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所在位置: 女性财富网 > 财智人物 > 青年才俊 > 正文
郭欣   大洋彼岸的一个传奇
作者:郭涛    人物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9-14
页面功能:【加入收藏】【告诉好友】【关闭窗口


郭欣,1993年35岁时去美国留学,12年中获得了1个博士、2个硕士;出版了11本书、6张CD;有4项高科技发明专利,38篇科技专业论文在国际上发表并获奖;1996年在上学期间即创办了美国亚美国际贸易公司;2000年开始先后担任美国FFT公司副总裁、亚洲商务拓展总监、美国WPI公司高级商务顾问、美国CHROMATECH公司CEO、加拿大VICTORIA管理顾问公司总裁;2001年起至今被最具权威的美国航空宇航局/国防部接受为国际项目评审管理委员会委员,成为其中唯一的亚裔和女性委员、同时为美国IEEE协会的高级会员。她还积极参与社会和公益活动,担任美国中华妇女联合会副理事长、美中人民友好协会理事、美国亚洲发展协会副主席等多个社会职务。


郭欣出生在一个军人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是个爱学习的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她的成绩永远名列前茅,一度产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爸爸那年从部队回来探亲,没有对她简单的批评,而是循循善诱地给她讲了一个浅显易懂的点和圆的道理。爸爸先用钢笔在纸上点了一个很小的点,然后交给郭欣一个放大镜。他说,你帮我看看,这个点画的实不实,是不是百分之百?小郭欣认真地查看着说,画实了,是百分之百。爸爸又在纸上画了几个大小不同的圆圈说:你现在学到的知识就像这个小圆点,虽然很饱满,是实心的,也是百分之百。但你看看它的圆周有多长?再看看其他的几个圆圈的圆周有多长?圆圈越大,代表你所学到的知识越多,但圆周也越长。这就证明了你的知识越多,你未知的知识也越多。学海无涯,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这个意思。你才有了那么一点点知识就骄傲,怎么能进步?小郭欣明白了。在她幼小的心灵里,点和圆的启示,就是她孜孜不倦的学习和勇敢进取的动力!
文革时,父亲蒙受重大冤案,在军事监狱中度过了10多年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母亲是一位慈祥的桃李满天下的教师,她不但为国家培养出了无数的栋梁之材,在那艰难困苦的特殊环境中,还将一双儿女培育成人。父亲的正直和刚毅,母亲的开朗和顽强影响着郭欣。文革中郭欣曾被红卫兵们用夹在铁夹子上点燃的爆竹强行塞入口中,曾被逼着像成年人一样干着超重体力活儿,还曾被押着在首都电影院的舞台上“坐飞机”陪斗......她在坎坷的命运中得到了锤炼,使她拥有了一颗聪慧的头脑,一双勤劳的双手,还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真诚善良的品格。
她酷爱读书学习。不仅写得一手好毛笔字,还喜欢弹钢琴、拉手风琴、玩古筝,口琴吹得更是出神入化;她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热爱古诗词、精通汉语拼音,有很深的京剧功底,一个人能活灵活现地演唱《沙家浜》“智斗”一场中的三个角色……有道是“艺不压身”,她的这些本领日后都派上了用场。
80年代末,郭欣在她所在的公司与美国著名运通公司合资的运作过程中被深深地触动了,她意识到自己和国际高级管理人才的差距,1993年,她毅然前往美国著名的加州博克利大学留学。
郭欣来到美国的12年里,把自己的潜能开发到极限,也拥有了一段段真实而感人的故事。
打工
在美国,中国留学生中有一个说法:若不曾打过餐馆工,就算不得真正的留学生。郭欣是好样的留学生,却没有到厨房刷碟洗碗,她在美国的第一桶金,竟是一笔意外之财

毛笔字
1993年9月4日,郭欣来到美国,飞机飞行十几个小时后在美国西部的旧金山机场着陆,时间却还是9月4日,这一天恰好是美国的“劳工节”。这真命运的安排,郭欣就依了这样的命运,开始了她艰苦而漫长的打工求学之路。
在文革中和姐姐相依为命的弟弟已先期来到美国生活了6年,他给姐姐做了相关介绍:在美国,第一不可以借钱,第二不可以借车;第三学会不动感情,第四学会说不。你带来的900美金根本不足以缴纳外国留学生的昂贵学费,只有靠你自己奋斗。他还为姐姐接风去吃中餐。这家中餐馆正是7周年店庆,需要写几条横幅,正愁找不到有谁能写毛笔字呢!郭欣大笔一挥,遒劲有力的黑体和魏体展现在大红纸上。女老板高兴,恭敬地交给她一个精美的包了88美金的小红包,郭欣还不习惯,一个劲地推辞呢,弟弟说,收下吧,今天是开门红,你的打工生活开始了。
郭欣的书法可不简单,从会拿笔时起即开始在外祖父的严格监督教导下练字。外祖父学识渊博,家中藏书多,墨香浓。文革期间,郭欣就利用更多的时间来读书练字。学校里的两派老师经常把大字报交给郭欣抄写,这也就让她有了大量的实战经验。70年代末期,由启功大师担任校长的中国书法学校在北京成立,郭欣是该校的第一批学员和优秀毕业生。
钢琴课
郭欣求职的信息主要从报纸上获得,求职方向锁定在儿童家教和老人护理。最初的几个机会因为他不会广东话和闽南腔,对方当即挂断电话。
她终于遇到一对姐妹,一个10岁一个12岁。按照美国的法律,12岁以下的儿童上下学需成人护送,家中需成人陪伴,这是个华人知识分子同时又是商人的家庭。他们不但需要下午3点到学校将两个孩子接回家,还需要在家中辅导孩子们的作业和教授中文和钢琴课程。郭欣正合适,但必须有车。她得到了弟弟的帮助,用22% 的高利贷信用卡支票买了辆十年多的老爷车。这辆车够旧却不便宜,刚开上路便熄火,再也打不着,为退掉这辆汽车,还通过了法律,官司历经三个多月。这真是雪上加霜。她只能高价租车。租金加保险是$1200,而这份家教的工作只可得月薪600元,她必须先得到,同时还必须再寻找其他的工作。
这两个在加拿大出生的女孩只会讲英文,已换过了好几位老师,钢琴不弹,汉字不念,让人头疼,郭欣即专门为她们编写教材,下了很大的功夫,她像老师、像妈妈、像姐姐、更像朋友。她用特有的方式使她们终于成为了好学生。她们开始迷恋钢琴,还用汉语给在香港的姥爷和姥姥写信。
姥爷已经89岁,是成功的商人,抗日时期曾冒着生命危险,通过叶剑英和徐向前帮助中国共产党募捐和提供大量的药品。他有很深的中国情结,家族生意在大陆也有很多,他特别希望后代不要脱离中国根,那首先得把汉语学好。当他们读到了外孙女用汉语写的信,竟专程从香港来到美国“看望这位好老师”。郭欣当了4年的家教,为小姐妹打下了扎实的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基础,12年来,姐妹俩的足迹踏遍了中国的山山水水,她们自豪地说:“俺们也是老中国了!”
古诗词
郭欣还曾护理过一对90岁的老夫妇,也是华人。当年抗日战争爆发时,老先生作为战地记者,在前往前线的途中,结识了一个香港巨富的女儿、上海沪江女子大学的爱国学生,他们在战地喜结连理。老先生曾是香港著名的星岛日报的总编,著述丰厚。他请郭欣每周来两次,一方面可以做家务,郭欣料理家务是超水平,她有条理,会运筹,手艺好,效率高,还一刻不停歇,实在而厚道。另一方面,老先生还可以同郭欣谈诗论古,这也很重要。但是老先生对共产党却有很深的成见,郭欣在此做了二年多,循序渐进的开导,细心的讲解,还从中国带来很多的书籍和VCD,让他们能更好地了解大陆的发展与变化。老人从郭欣这里渐渐了解了大陆,认识了共产党。老人家爱喝铁观音,郭欣就请家人给他带来中国最好的,一斤茶叶的价钱是她为老夫妇打一个月的工都挣不来的。一次老太太生病入院,大便下不来,高烧不退,生命十分危险,医生用了很多方法也无济于事。郭欣正巧在场,她戴上手套用手一点一点将结成石块似的大便抠出来。当老人家的孩子们从世界各地赶回来,医生说,老人多亏了“这位孙女”才得救。
老夫妇终于回到了阔别几十年的大陆。从大陆归来,郭欣看到了他们那饱经沧桑的面颊流淌着泪水,看到了他们那从心底洋溢出孩童般的快乐。
老人家的客人很多,客人们无不夸赞郭欣的人品、勤劳和才华,其中有一位86岁的陈老先生提出要她再做一个兼职,他有7个儿女,他的夫人曾在新加坡大学教过中文。他也喜欢古典诗词,想弄懂它:“来教我吧,但不要耽误你的正事,别影响你的学业,有时间的时候就来,就跟在家一样”。郭欣懂得这其实是在帮助她。让郭欣欣慰的是,老人在92岁的生日宴会上,还能一板一眼,字正腔圆地为来宾背诵长篇的《师说》《陋室铭》《醉翁亭记》和《爱莲说》。
郭欣感激曾经给她提供工作机会和帮助过她的每个人。她在7年的求学期间一直在同时打几份工:家教、司机、老人护理、小时工,大学讲师,公司职员……她就是这样,凭着顽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精神完成学业,创立事业。

读书
在美国,对于学习工商管理的留学生要求很高,而且很难拿到奖学金,郭欣迂回曲折,先读了一个戏剧研究的博士,再读了两个商业管理硕士学位

博克利大学的一个特别的学生
美国有一个传奇女子叫伊莉莎白,她来中国时偶然间看了一场京剧《红灯记》便被迷住了,回美国即变卖家当于1973年来到中国学习汉语和京剧,经过十几年的刻苦努力,终成正果。1990年在北京出演了一场“贵妃醉酒”大获成功,许多媒体都有报道,人称“洋贵妃”。回美国后,在夏威夷大学开创了京剧研究的课程,今天已经发展成为全美最大的中国戏剧研究所。郭欣在北京时就与她相识,成了好朋友。她们常常在一起切磋京剧的唱段,郭欣还曾写文章报道过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执著和学术成就。
郭欣来到美国,正赶上伊莉莎白给学生们排练全场的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作为毕业演出剧目。有一大批对中国京剧艺术痴迷的洋人票友,他们来自世界各地,连拉胡琴的琴师也是这里培养出来的外国人,这里还不曾有过中国人在这里学习和任教。郭欣受到邀请为他们辅导,那“八个样板戏”她是倒背如流,生旦净末丑也样样拿得起。他们要郭欣长久地留下执教,她怎么肯,她还要去读商业管理呢!但是,她心仪的博克利大学哈斯商学院的商业管理专业不但门槛很高,价格也贵。特别是对外国留学生。她在伊莉莎白那里受到了启发,先考取了博克利的“亚洲戏剧研究”专业的博士生。然后天天找机会去商学院听蹭课,教授们留的作业全部认真完成。她不知读了多少书,她作的论文交上去了,回回都是最好的范文,可教授不知道这个学生是谁?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在读戏剧研究博士学位的最后一年,接受了商学院的系主任和几位教授的面试,她沉着镇定,侃侃而谈,又拿出了几年来的所有功课和论文的原件,她终于顺利地进入了梦寐以求的专业。教授们说,郭欣是本系学习时间最长的学生,因为她偷偷的蹭了将近4年的课,但她又是毕业最快的学生,成为正式学员后,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别人需要3到4年才能完成的课程。
毕业后,她参加了美国公共会计师的考试,150多人只有3人通过,大家为她高兴。因为那是人们向往的职业,年工资会在10万到几十万美金。但她放弃了这样的工作机会。她一边打工,又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到另一所大学去读信息系统管理专业。同学们不理解,亲友们不明白,说这个书虫读书读呆了吧?!但她的导师73岁的老教授却很开心很得意地说:这才是Cindy(郭欣的英文名字),她是在充实自己,她是将所学到的知识作为最终进行管理工作的准备呢。其间郭欣还在神学院修完了所有的课程,毕业生都去当牧师了,可她不会,她只是要更多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宗教大国的人们。现代管理是以人为本,对他们了解得愈多愈深刻,就愈利于今后的管理工作。
本钱和潜能
大部分人到美国都会发胖,因为饮食,因为气候,因为生活习惯,而郭欣却是愈加消瘦。她上学、打工、著书、写论文,还要参加社会活动,每天最多只能睡上3到4个小时。经常是深夜才回家,她又饿又困,把方便面放进微波炉里,在里边还没转上3圈就一头栽到桌子上睡去,一觉醒来,已到天明。
郭欣出生在春天,是个不到3斤的早产儿。欣字是欠斤,但欣欣向荣,开心快乐才是父母对她的期盼和祝愿。她的身体素质一直很差,在北京曾经被怀疑是血癌而抽过骨髓。血压低,血小板低,血色素底,白血球指标通常在2000到3000,在国内的时候她经常晕倒。出国时家人和亲朋好友以及公司的领导同事都对此担心不已。读书是那样的苦。打工是那样的累。然而她到美国后,不良反应竟一次都没有发生。
中国人说,举头三尺有神明。外国人说,天助自助者。郭欣说,人只要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心中有理想有爱,就能克服艰难困苦,就能得到大家的帮助,也就会焕发出巨大的潜能。

创业
在美国,外国人得到高级管理者的职位最难。郭欣的意愿即是要做一个国际型的高级管理者,她做到了并获得了成功

副总裁
按照通行的做法,毕业时她把自己的简历发到网上寻找工作机会。那是美国硅谷最火的年代。很快地,几个公司陆续向她发出了面试的邀请。一个叫“FFT”的公司请她去面试,经过了几轮,最后见到一个穿便装的和善老头儿。他曾来过中国,与郭欣聊天文地理、中药、京剧,识人、处事,孔子、老子,还有中国功夫等等,谈得广泛而深入,自然而投机。郭欣的才华、品德、性情和理想得以展现。后来才知道,这老头儿原来是公司的最高长官,此前他已面试了十几个人,全是有过大公司高级管理经验的人,他最终亲自选定了郭欣为公司的副总裁。
一个看上去柔弱而文静的中国女子一下子做了副总裁,这让公司中的一些人有些不解,甚至怀疑她的背景,还有好事者悄悄地跟踪她了两个月,他们看到了这位副总裁除了工作即是学习和研究,当大家了解到她刻苦的学习历程,她的丰厚的论文和著述,她实际工作中的才能,她本身具有的人格魅力,都对她大加赞赏和钦佩。在工作中她是个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领导,可是下了班她又是个和蔼可亲的好朋友。有一件事情可以当做一个例子。
“9·11”的前一天,她和几位同事带着科研成果去纽约和华盛顿参加IEEE每年一次的国际会议,有一位年轻姑娘和一位年长先生没有去过纽约的世贸大厦,恳请晚上留在纽约,第二天上午,也就是“9·11”上午去那里参观一下。郭欣虽很理解,但没有同意。年轻姑娘不高兴了,立刻噘起了嘴巴,还嘀嘀咕咕,用印度语说了些尖刻的话。她耐心地对姑娘说,成果是大家的,宣读时不能缺席,一些内容的解释和说明应是当事人在场。她要求大家尽早赶到会场并做好准备,要以工作为重,保证会议,郭欣坚持了原则。
因为另一个会议,他们必须在“9.11”一早要到国防部五角大楼办理一个相关的手续。清晨,她一面亲自和五角大楼的工作人员接洽,要求他们尽早提前办理。一面安排人去出租公司换面包车。一切都进行顺利,待他们拿着办好的手续,开着面包车拉着所有的人赶往会议中心的时候,只觉得地在抖桥在晃——“9·11”惨剧发生。
若那两个人去参观,若办手续耽撂了时间,后果就不堪设想,那个和她赌气小姑娘泪流满面地说,是郭欣的“严厉和原则”救了她的命。大家无不钦佩郭欣在工作中高度的原则性和高超的沟通协调能力。
女委员
郭欣1995年起开始在美国出版图书,最早的著作是将“三国”、“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菜根谭”中的智慧运用到商务活动中,深刻而通俗、生动而实用,非常受欢迎。
1996年她编写的《多用汉字字典》在美国出版,这本非汉语学生的专用书,科学、实用而且使用方便,受到中外朋友的喜爱。很快被美国所有的公共图书馆和美国著名的公立和私立大学采用,已经多次再版。已成为了国外华人使用汉语拼音识读汉字的范本,之后又出版了多部著作,她还有大量专业论文发表。
郭欣还为90岁的爱国老华侨黄先生编辑出版了《标准草字库》,深受中外人士的欢迎,并在美国和中国多次再版,为宣传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
郭欣还曾被邀请在博克里大学和斯坦福大学教授研究生中国语言文学课,由于她所编写的教材独特,讲课又形象生动,是当时校内最受欢迎的中文老师。1995年4月,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中国的汉语拼音作为汉语的标准拼音时,郭欣作了大量的工作,使原来只教繁体字的斯坦福大学,确立了先教简体字,有一定的基础后再学繁体字的教学方法。此工作受到中领馆及文化处的表彰,也受到了北美华人和华文界的认可和肯定……
基于此,美国航空宇航局/国防部接受她为“国际项目评审管理委员会”的委员,她第一次参加会议时热情地为大家斟茶倒水,当大会宣布她即是新加入的会员时,大家先是安静然后鼓掌,有人深表歉意:这么年轻,还以为是位服务生呢!郭欣成为国际上这个最权威最高规格的此专业技术委员会中最年轻的一位,也是唯一的亚裔,唯一的女性。
4项专利
郭欣在美国有4项高科技的发明,并已成功获得了专利,其中有一项“压缩和解压缩技术”被日本科学技术界相中,几个大公司和她联络,愿以不菲的价格买断专利,但郭欣没有同意。这很简单:一是她的爱国情结,她愿意将自己最好的成果带回祖国,二是她对科学的热爱,日本科技已很发达,他们买了去大多会是储存起来,成为一种垄断,而这如果能很好地在我国军事工业和通信行业得到应用,将产生划时代的革命式的重大影响。郭欣坚守着这样的理想并期待着理想的实现。
郭欣有个好朋友叫金乐平,也是个爱国者号。她的一首诗在20多年前被当时的演讲大师、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的教授李燕杰所引用。郭欣在出国前,向金乐平要了原稿当作纪念,一直保存到今天。当她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和压力的时候,遇到迷茫或者获得了喜悦和成就的时候,她都会把原稿拿出来看了又看。原稿很长,郭欣深情的朗诵了曾给过她鼓舞和力量的她最喜爱的那两句——
不管母亲多么贫穷困苦,儿女对她的爱也决不含糊。我只喊一声祖国万岁!更强烈的爱在那感情的深处。
那一刻,她的眼中有泪。

人物录入:echo    责任编辑:echo 
  • 上一篇人物:

  • 下一篇人物:
  • 相关文章
    特别声明: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的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被本站转载文章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站地址:http://www.wwfvip.com